
焦點
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公布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市場關于“小巨人”的關注也不斷增多。2022年伊始,國務院國資委就提出,要結合地方稟賦優勢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而“小巨人”作為專精特新中的“排頭兵”,更是成為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重中之重,它們引領著未來技術的發展方向。
為更好地了解“小巨人”企業目前的發展、經營、研發、資本市場等相關情況,紅星資本局于2022年開設《專精特新“小巨人”訪談錄》專欄,通過對話訪談的形式,深度調研中國“小巨人”企業發展情況,深入解讀中國“小巨人”企業發展優勢與困局,提升“小巨人”企業影響力,繪制中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發展群像。
回溯中國變頻器行業的發展,經歷了“國資”輩、進口品牌壟斷及國產品牌奮力發展等重要階段,也不斷見證著國家自動化產業的開辟與繁榮。
紅星資本局獲悉,總部位于成都的希望森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希望森蘭”)是國內首批從事變頻器行業的企業之一。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希望森蘭跟隨著國產變頻器從無到有,從低端到中高端,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希望森蘭的發展足跡,也濃縮了國產變頻器行業發展史。
近日,紅星資本局專訪了希望森蘭總經理何建波,試圖一窺這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成長歷程。
希望森蘭廠房 圖據公司官網
填補國內空白
國產變頻器艱難突圍路
近日,紅星資本局走進位于雙流區黃甲鎮(工業園區)內,希望森蘭的辦公樓和研發基地就坐落于此。據悉,這里曾是中國最具規模的變頻器研發制造基地之一。
1995年,畢業于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的劉永言將已成規模的希望飼料等產業讓弟妹們去操作,自己則創立了成都希望電子研究所,開始電氣傳動技術及相關產品的研制。1997年,劉永言創立了以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為發展方向的大陸希望集團,希望森蘭是其旗下的全資子公司,致力于變頻技術研發及相關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
1999年至今,何建波入職希望森蘭已有23年。在何建波看來,希望森蘭能獲得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稱謂,主要是緊扣了“專”這個特性。
“我們二十年如一日,致力于變頻技術及相關產品的研發。”據他介紹,希望森蘭的產品如今廣泛應用于市政、電力、有色金屬、裝備制造、石油石化、軌道交通、新能源等各個領域。
說起“變頻器”,大多數人都只是略知一二。變頻器是應用變頻技術與微電子技術,通過改變電機工作電源頻率方式來控制交流電動機的電力控制設備。隨著工業科技的發展,變頻器的應用越來越頻繁,不僅能夠滿足工藝調速的需求,更能夠讓電機安全、節能、高效的運行。
何建波解釋:“通俗來講,凡是電機需要調速的場所,都要用到變頻器。”
實際上,在上世紀80年代,國內市場上還沒有國產變頻相關技術和產品。80年代后期,以日本品牌為代表的進口產品開始涌進中國市場。如今,中國的變頻器行業主要還是以國際知名品牌為主導。
而希望森蘭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國際品牌的追趕者”和“國內品牌的領跑者”的品牌定位,成都希望電子研究所也以變頻技術研發和應用為重點之一。正是以此為技術載體,希望森蘭的產品應運而生,一步步走向市場。
希望森蘭產品體系 圖據公司官網
1998年,第一臺森蘭變頻器上市,希望森蘭也成為首批從事變頻器行業的中國企業。“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后,一方面堅持自主研發,另外一方面不斷去拓展市場。”何建波介紹說。
就像大多數的公司一樣,希望森蘭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在公司起步階段,也經歷了很多困難時刻。
“最開始做市場拓展是非常難的,首先大家對變頻產品的認知不多,就算市面上有用的,也是從國外買的。”對此,何建波感慨,那些年能夠把國產變頻器賣出去真的是高手。
據介紹,希望森蘭的推廣戰略是從沿海到內陸。公司首先從上海、廣州布局,并在公司總部所在地成都撕開市場切口,再逐步從沿海到內陸,從點到面,繼而推向全國。
如今,希望森蘭已建立了完善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擁有數十項專利、專有技術。公司主導研發的調速傳動控制產品先后獲得中國專利技術博覽會金獎、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榮譽。
從單一變頻產品
到為品牌做整體解決方案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產品質量的穩定性逐漸提升,加之服務和價格方面的優勢,近年來以希望森蘭為代表的國產品牌市場份額逐步擴大。
何建波提到,根據現有數據,“中國造”的低壓變頻相關產品已占到國內市場份額的30%-35%,“回溯到15年前,國產品牌的市占率不足5%,這已經是個巨大的進步。”
在這背后,是國產變頻器企業的不懈努力。在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希望森蘭在國產替代中做了很多努力,收獲了不少成功案例。此前,希望森蘭在大慶、遼河油田以及中鋁等大型企業曾整條線地取代歐美同類產品,就是很好的例證。
何建波談到,如今公司已從單一的產品銷售,向行業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轉型。
做針對性解決方案,就必須到現場做“點對點”服務,何建波稱其為“保姆式”服務和“管家式”服務。
他細數了一下:“2019年,我大概出差坐飛機76趟,還不包括坐火車的次數。”公司有很多項目,希望森蘭的技術工程師都會親歷親為去到現場,針對一個個工廠、一個個新的生產線和新的技改項目進行考察,為客戶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
如今,希望森蘭的產品矩陣覆蓋了傳動類產品(高/中/低壓變頻器、伺服系統、制動單元、電機及控制系統)、電源類產品(岸電電源、變頻器、變頻電源、EPS應急電源、UPS不間斷電源、儲能電源、SVG無功補償器、感應加熱電源)、自動控制類產品(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觸摸屏、工控機等自動化系統集成、機器人)等。
在行業方面,則覆蓋到市政、建材、造紙、電力、有色金屬、石油石化、裝備制造和智能制造、港口與機場、軌道交通、新能源等領域。
在解決方案提供方面,希望森蘭累計服務行業80余個,服務客戶超過10萬家。
希望森蘭系統解決方案 圖據公司官網
“雙循環”新格局下的國產替代
充滿機遇,未來可期,任重道遠
對于與外資品牌競爭的這件事情,何建波的心態很樂觀,“一方面,我們要向先進技術學習;另一方面,有競爭才有活力。”在何建波看來,國產品牌要不斷創新自己的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給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
2020年上半年以來,“雙循環”作為經濟熱詞走進大眾視野。中央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雙循環”新格局下,補齊核心技術短板,減少進口依賴迫在眉睫,而其核心邏輯是國產替代。
“未來,國產替代一定是大的趨勢。”在何建波看來,“雙循環”新格局下,國產替代將迎來機遇。同時,對于希望森蘭所處的變頻器行業,他認為未來可期,但也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政策端,國家大力鼓勵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2021年7月19日,工信部公布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希望森蘭榜上有名。
對此,何建波認為:“中國需要一批大型國有企業,更需要一大批具有活力的中小型企業快速成長和發展,能快速激發市場的活力。而專精特新也是制造業不斷發展壯大的起點。中國制造業企業數量眾多,必須從‘專’、‘精’、‘特’、‘新’四個字入手,增強內生性增長動力,并由此逐步做強做大。”
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 申夢蕓 實習生 雷炫
責編 任志江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微信公眾號

官方網站
Copyright ?大陸希望集團版權所有 蜀ICP備05012214號-1